1天顶美国1年产能?网上疯传:中国155炮弹生产线日产15万发!|北约|建军|弹药|炮弹|炸药|美国

解说技巧 2024-06-01 03:51:36 浏览

这几天,一段某融媒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视频突然火了。视频宣称,国产某155毫米口径榴弹弹药生产线正“全速备弹”,满足“联合利剑-2024A”军事演习需求,视频煞有介事地表示,国产155毫米口径榴弹的产量是“一天15万发”,一年轻轻松松就可以搓出来5000多万发炮弹,简直赢麻了。

1天顶美国1年产能?网上疯传中国155炮弹

毕竟,咱们做个对比,目前还在生产155毫米口径榴弹的国家里,美国一家在俄乌冲突刚刚爆发的时候,据说负责批产155毫米的宾夕法尼亚斯克兰顿铁路设备工厂的炮弹产能只能达到一个月1万多发,一年花了吃奶的力气也就能搓出10多万发炮弹出来。为此,专门制定计划协助该厂提高产能,据说最新目标是到2025年,将产能提高到每个月6万发炮弹;

然后是欧洲几个国家:法国的塔布厂在俄乌冲突爆发时,155毫米榴弹的产能只有每个月1000发,现在大概每个月5000发;德国莱茵金属目前大概一个月在1到2万发左右,远景有提高到每个月4万发的计划;另外英国和瑞典也有一些155毫米炮弹产能,但是每个月也都是只有1到2万发……

唯一值得一提的反而是韩国,韩国据说155毫米榴弹产能可达到每个月4-5万发,此外诸如印巴也有炮弹制造能力,但都不值一提。

也就是说,以2024年初为断面,美国大概一年能搓出50万发155毫米榴弹,欧洲各国裹在一起一年能搓出40到50万发炮弹,韩国一家能搓出整个欧洲的产量,还有些小国家产能不值一提,大家加在一起,一年也就能搓出来150万发155毫米炮弹。

就算北约国家扩产计划一切顺利,到2025年底全部完成扩张目标,美国也不过能搓出120万发155毫米炮弹,欧洲估计也能搓出100万发炮弹,加在一起可能一年也就搓出个270万发炮弹来。按照短视频中的设定,也就相当于中国一条生产线18天的产量,你说在搓炮弹的问题上,咱不是赢麻了?

事实确实如此吗?嗯,是才怪,大伊万的观点,咱不知道这个每天15万发的产能数据是怎么传出来的,也不清楚发这个产能数据的媒体意图是啥(看起来还是个官方媒体),咱只能说,还是面对现实比较好。

其实,中国的155毫米炮弹,咱们就按照公开的消息来看,只能说弹药储备肯定不多,而且弹药产能也就一般。很简单,咱们的军属炮兵部队在上世纪90年代末是换过一次口径的,由于各种机缘巧合的因素,我军的新152毫米加榴炮在身管和弹药性能上都不如预期。

83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

反而引进奥地利技术的GHN-45型155毫米加榴炮的性能超出预期,同时还可以做到预备炮兵和军属炮兵弹药通用,这才决定了我军军属炮兵用制式的155毫米替换苏式的152毫米。

但即使决定用155毫米替换152毫米,我军在上世纪90年代也几乎没有作为,只制造了18门用于9910工程的WA-021型155毫米自走炮和个位数的PLZ-45型45倍径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PLZ-45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我军真正开始铺开155毫米口径军炮,还是在PLZ-05型自行榴弹炮定型后开始的,真正做到大规模、大批量列装,PCL-181型155毫米卡车炮这种经济适用版起到了关键作用,距离现在甚至都不到十年时间。很显然,没有装备的话,就没有弹药储备,毕竟弹药储存都是有期限的,一款根本没有铺开的装备,要弹药也没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军的155毫米榴弹,批产和储备必然是和155毫米口径加榴炮在我军铺开列装同步的,在我军的155毫米军炮开始列装到现在也就20来年时间,真正大规模装备甚至是在军改之后才开始的情况下,我军的155毫米口径榴弹储备必然不多。

做个参考,我军155毫米PLZ-45榴弹炮的第一笔合同是和科威特签的,1997年签合同的时候,卖了27辆车+7万发炮弹,花了三年时间才执行完毕。也就是说,当时咱们的155毫米炮弹产能也就这么点,这样一看,现在咱们的炮弹储备又有多少?

科威特PLZ-45自行榴弹炮

同时,还要考虑到最近二十年来,我军的建军重点。最近二十年时间里,我军的重点是什么?是重海军,重空军,陆军建设反而是不太重视的,相比海空军搞了一大堆先进的主战装备与武器,陆军的装备建设其实是比较滞后的,还顺带着砍了一大堆改进型项目,比如最著名的ZTZ-99B项目到现在都没有下文,陆军宁可拿着ZTZ-99A接着这么用……

在装备建设上的侧重,其实基于的是以中国周边的情况,大规模陆战打不起来的想定,反而海军和空军倒是在区域拒止/反介入作战中,地位关键,作用更为重要。这决定了我军在地面作战装备上,投资不多,相应的,对诸如155毫米口径弹药生产线的投资,优先级根本就不会太高,能够满足日常部队训练的需要,同时满足低烈度冲突的需要,这基本上也就够用了。

我国弹药的实际产量

同样的,弹药需求量不大,155毫米军炮实际装备年限不长,也决定了我国兵工企业在相关弹药产能上,也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我们现在都在说爬产能,某款弹药的产能,必然和该弹药适配的武器装备规模相适应,一开始装备数量少,弹药产能也低:

一方面,要考虑到储存问题,生产出来的那么多炮弹没地方储存,十几年之后到保质期也只能全部销毁,将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只有随着装备规模的扩大,相关的弹药工厂也会跟随着配套,一点点爬产能,从而达到某个设计产能,以确保装备规模和弹药产能的匹配达到最佳状态。

二方面,要考虑到新装备需要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工人要进行培训,还要购置新的机器设备等,而且考虑到155毫米榴弹和152毫米榴弹工艺水平不一样,以前的老工装老技术设备都不通用,老工人的制造经验也没有办法用到新的生产线上。

比如从生产工艺上来讲,老152毫米榴弹采用蓝脆下料,加热之后水压机冲压加工弹体外形,使用老式冲床对弹体进行加工规整,而155毫米榴弹则使用锯切下料,使用油压机和数控机床,整体热处理工艺,弹体塑型规整一次完成,加工出来的弹体壁薄,一致性极佳,良品率极高。

在涂漆工艺上,152毫米炮弹涂漆工艺靠工人手工完成,155毫米则是柔性注塑炸药、弹体自动静电涂漆,整体生产线比152毫米弹药领先两代。

所以,152毫米榴弹换155毫米榴弹,很多事情都要从头再来,这些都要时间成本,而且往往都是以五年计划为期计算的时间成本。在我军真正铺开155毫米榴弹炮大规模装备没有太长时间的情况下,在我军最近几十年来,建军重点都在加强海军和空军的情况下,指望陆军能够爬155毫米榴弹的产能,而且轻轻松松爬到一天15万发的产能?大伊万就觉得吧,这事儿咋听着这么玄幻呢?

三方面,你还要考虑到弹药生产的配套问题,这一方面相信美国和欧盟现在是深有体会,前段时间才发了报告,先是一通彩虹屁宣布美国、欧盟的弹药生产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是随后话锋一转,表示现在欧盟和美国在炮弹的生产上,存在巨大的技术瓶颈,尤其提到了问题。

目前,欧洲只剩下少数几家可以生产军用炸药的工厂,产能远远无法满足预定产量的需要,这就导致欧洲也许可以搓几十万个炮弹壳出来,但没有那么多炸药填充,那这炮弹有啥用?

俄军在一线的部队早在去年年底就有反映,说北约提供给乌克兰的炮弹,甚至有些填装的是民用的硝酸铵炸药,爆炸威力很弱,杀伤力不强,这其实就体现出了炮弹生产的配套产业链问题。

咱手头有个数据,中国的工业炸药产能是一年400万吨左右,155毫米炮弹使用的军用炸药是更先进的PBX炸药,产能数据不详,但你想你把全年工业炸药产能的八分之一都拿去做155毫米炮弹,这也是一件挺玄幻的事,在大伊万看来,这明显就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大伊万的观点是,咱也不知道是谁发明了这个我国一条生产线一天可以制造15万发155毫米炮弹的说法,但是,经过咱们上面的计算,无论是从我军155毫米炮弹的装备方面,工厂爬升产能方面,配套工业炸药产能上,这种说法未免都太不负责任。在军事方面,还是该低调的时候低调一点好。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