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次女孙婉,一生未与儿子团聚,晚年怨怪父亲:我对他有意见|军事同盟|军事条约|卢慕贞|孙婉|孙延|孙科|黄兴

解说技巧 2024-06-01 03:51:25 浏览

孙中山次女孙婉,一生未与儿子团聚,晚年怨怪父亲:我对他有意见|军事同盟|军事条约|卢慕贞|孙婉|孙延|孙科|黄兴

前言:

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生育了三个孩子,长子孙科、长女孙娫和次女孙婉。二女儿与自己是同一天生日,所以孙中山最疼爱,特别是大女儿离世后,他对孙婉的关爱更甚。

但同时,孙婉也是孙中山最头疼的女儿,只因她有一段复杂坎坷的婚姻,更让孙中山难受的是,这桩婚事还是自己“撮合”的。

孙中山次女孙婉,一生未与儿子团聚,晚年怨怪父亲:我对他有意见|军事同盟|军事条约|卢慕贞|孙婉|孙延|孙科|黄兴

当女儿的“月下老人”

孙中山一生都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四处奔波,因此,他总是为自己不能够陪伴在亲人身边而感到愧疚。他最疼爱的女儿孙婉出生时,他正在被驻英国伦敦公馆的清政府囚禁。

1912年孙中山与原配夫人、三个儿女及秘书宋霭龄(后排右二)合影

整个童年,孙婉只见过父亲两面,极度缺少父爱。在她的印象中,她和兄弟姐妹及母亲总要因为父亲的事情而四处搬家,一刻也不得安生。

孙婉幼年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一直到她回到父亲身边才开始变好。

1912年,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把权力交给了袁世凯。袁世凯为了堵住悠悠之口,便特批孙中山的儿女可以以公费赴美留学,因此,三兄妹就来到了美国。

1912年孙中山的三个儿女合影(中坐者为孙科,左为长女,右为次女孙婉)

到达美国后,孙科、孙娫在柏克莱加州大学攻读,孙婉则在加州州立大学学习。就在这个时候,孙娫不幸身染重病,只能先行回到澳门治病,可最终还是去世了。

孙娫去世后,孙中山悲痛不已,他发誓不会让二女儿再受委屈,便托在美国的熟人照顾。

孙中山所托之人为王伯秋,其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聪明好学,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孙中山、黄兴等爱国志士。由于他学业优秀、办事干练,深得孙中山的赏识。

可孙中山没有想到,自己这一决定竟然在无意中做了女儿的“月下老人”。

王伯秋对孙中山十分敬仰,当即答应了请求,但在与孙婉的相处中,他们日久生情,产生了爱慕之情。不久,两人就在没有告知孙中山的情况下悄悄结了婚。

他们结婚的消息谁都没有告诉,就连时常与王伯秋相处的也不知情。只不过,在他们日常亲密的表现中,黄兴似乎感觉出了什么,他写信给孙中山:“令爱好像恋爱了。”

得知恋爱的对象是王伯秋,孙中山很高兴,因为他认为王伯秋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青年,配得上他女儿。

但其实,孙婉和王伯秋之所以不把结婚之事通知孙中山,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就是王伯秋在国内已有家室。

这件事孙婉在结婚前就已经知道了,但她沉浸在甜蜜的爱情中,并不介意。可这终究是不合理的,最不能接受的必然是孙中山了。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王伯秋便带着怀孕的妻子和三岁的女儿王纕蕙一起坐上了回国的邮轮。

王伯秋原配李澄湘

由于一路颠簸,孙婉第二个孩子早早降临人间。因是在海上平安出生,因此孙婉为孩子取名为“海平”,后改名王弘之。

看着一双儿女和妻子,王伯秋的心里五味杂陈,因为他其实并没有将自己在国外结婚生子的事情告诉母亲和原配妻子李澄湘,他担心直接回国,会造成尴尬的局面。

于是,为了有充裕的时间说服母亲和原配,王伯秋临时改道带着孙婉和孩子们去了日本东京

在东京期间,王伯秋写信给老家,向母亲说明了自己娶妻生子的经过,希望母亲能够尽快接纳孙婉和孩子,并向原配提出离婚。

不料,王母因体谅媳妇痛失爱子,并未将信中内容告知李澄湘,而是回信让儿子赶紧回家面商。

王伯秋不知母亲是何意,只好和孙婉偕儿女先回上海,住在哥哥孙科家中。到了上海之后,王伯秋又立即启程回南京,临行前还嘱咐孙婉说:“一定等我回来。”

可这一去,王伯秋竟再也没有回来。

孙中山次女孙婉,一生未与儿子团聚,晚年怨怪父亲:我对他有意见|军事同盟|军事条约|卢慕贞|孙婉|孙延|孙科|黄兴

孙婉晚年怨怪父亲

王伯秋还是将事情想得太简单了,他认为只要有孩子,母亲一定能够接纳孙婉,至于李澄湘,自己早已与他没有了感情,离婚并不是难事。

然而,他回到家后还未等他分辩,母亲就对他大加训斥,并表示不可能接纳孙婉。王母之所以不接受孙婉,除了对儿媳的心疼外,还有对孙中山反清的不满,她认为孙中山反清是“大逆不道”,儿子娶这样人家的女儿回家,有辱前清重臣的家门。

王伯秋这边还没有说服母亲,另一边孙中山也得知了此事,对他隐瞒有家室的事情非常生气。

孙中山不能接受女儿做有妇之夫的小妾,因此,他非常坚决而明确地提出,除非王伯秋与原配夫人离婚,否则不同意他们的婚姻。

王伯秋陷入了两难,一边是母亲,一边是挚爱,选谁都会伤了另一边的心。王伯秋在这场无声的“对弈”中,最终选择了母亲。

而此时在上海的孙婉还在苦苦等待丈夫的回归,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丈夫没等回来,两个孩子也将与她分离。

原来,孙婉毕竟生的是王家的骨肉,王母并不打算让这两个可爱的孙子流落在外,于是便派二儿子王仲钧到上海带回两个孩子。

王仲钧到上海后担心节外生枝,便对孙婉说:“老太太想看看两个孩子,叫我带他们去南京。如果老太太高兴了,或许就接纳你了。”

孙婉心思单纯,轻易就相信了王仲钧的话。可自从孩子走后,她就连王伯秋的信也收不到了,她这才后知后觉被骗了。

在这之后,孙婉便对王伯秋心灰意冷了。同时,她对自己的父亲也有些怨恨,毕竟要不是父亲坚持让王伯秋离婚,自己和王伯秋也不会分手。

孙婉、戴恩赛和一双儿女

1921年,孙婉嫁给了外交部的青年才俊戴恩赛,结婚当天,亲朋好友参加了婚宴,却唯独没有孙中山的身影,实际上孙婉这时就已经怨恨上了自己的父亲。

1925年,孙中山重病,期间他草拟了一份遗书,并嘱咐宋庆龄把自己的照片当纪念,留给不肯见自己一面的女儿孙婉。

或许,一辈子受人尊敬的孙中山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与最疼爱的女儿和解吧。

孙中山和两个女儿

与戴恩赛结婚后,虽然家庭幸福、夫妻恩爱,但孙婉还会时不时思念与王伯秋的两个孩子。她也曾试图与王伯秋交涉过,希望能见孩子一面,但都遭到了拒绝。

直到1969年,她与王伯秋的女儿王纕蕙找到了她,母女俩才得以团聚,此时孙婉年逾古稀,王纕蕙也已经54岁了。可惜,孙婉直到去世,也没能再见到儿子王弘之。

谈起当年被骗走孩子之事,王纕蕙问孙婉:“你恨不恨我祖母?”孙婉笑着说:“我不恨她,你祖母很精明,她当时这么做,也是没办法。”说完孙婉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不过,我对你祖父有意见。”

晚年孙婉终于与女儿王纕蕙团聚

孙婉言下之意,当年如果不是父亲孙中山一意孤行要让王伯秋与原配夫人离婚,她与王伯秋还是有团聚的可能的。但反过来想想,孙婉不介意王伯秋的有妇之夫的身份,执意要与他结婚,何尝不是一种一意孤行?

孙中山爱女心切,加之自己所追求的便是一夫一妻,就导致他不允许的女儿嫁给有妇之夫,如果当初要是一开始便知王伯秋是有妇之夫,孙中山必然会想尽办法也要阻止这段感情。

而另一边,王伯秋孝顺母亲的心理固然没有错误,但纵容母亲从孙婉身边骗走孩子,何尝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孙婉与王伯秋的感情十分坎坷,幸而她最终遇到了自己的良配,后半生极为幸福。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评论

热门推荐